唐孝炎

唐孝炎:中国大气环境化学领域学术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1932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太仓,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唐孝炎于1972年领导开创了我国环境化学领域的系统研究和教学,是我国大气环境化学研究领域最早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物。五十年来,围绕着我国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和挑战,她带领北京大学大气环境化学团队在大气臭氧、酸雨、大气细颗粒物化学以及臭氧层保护等方面作出诸多具有开拓性、引领性和创造性科学研究和政策支撑。

唐孝炎在国内首次设计组织了光化学烟雾大规模综合观测研究,证实光化学烟雾在我国存在并发现不同于国外的成因,由此制定的防治措施,使兰州夏季严重的光化学污染显著缓解。她组织在酸雨输送成因和致酸氧化剂的研究方面开展工作,相关成果为确定我国酸雨研究和防治方向起到关键作用。针对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特点,她在大气细颗粒物的来源、形成及对城市大气污染的作用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大气复合污染”的科学概念,这一科学思想更成为日后大气污染研究的核心。在此之后,她仍不断拓展大气环境化学研究和学科发展的新领域,更为北京奥运、广州亚运等国家重要赛会的空气质量保障作出了重要贡献。她积极参与国际公约履约工作,尤其是在维也纳臭氧层保护公约和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履约过程中为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她主持编写的《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逐步淘汰国家方案》获得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

唐孝炎于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1987年、1990年三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2004年获国家环保总局第二届中国保护臭氧层贡献奖特别金奖;2005年获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平流层臭氧保护奖;同年获得联合国环境署和世界气象组织颁发的维也纳公约20周年贡献奖。

 

 

研究领域大气环境,包括臭氧、光化学烟雾、酸雨以及气溶胶化学等方面